獨/吊掛救援成功關鍵 受困民眾從海蝕洞爬到巨石頂
宜蘭縣南澳鄉「神秘海灘海蝕洞」昨16名遊客、4狗受困,國家搜救指揮中心表示,幸好民眾在凌晨3、4點退潮時自行從海蝕洞到地勢較高的滴水坑瀑布巨石上待救,否則按照漲潮到6公尺的高度,繼續在海蝕洞待援只會滅頂,救援難度也會大幅提升,會是不可能的任務。
警消經過一夜搶救,用盡所有方式,一度使用垂降下切,不過仍因距離太遠無法拉起民眾。搜救人員指出,由於受困民眾自行到滴水坑瀑布巨石尚待救,夜間他們嘗試垂降下切,花了三個小時,垂降300公尺後,距離抵達待援處還有100公尺。夜間攀岩難度高,且岩壁為90度垂直的懸崖,搜救人員直呼「我們真的盡力了,下去也只是陪他們,根本沒辦法把人拉上來」。
國搜中心指出,他們只能等待破曉之際進行空中吊掛救援,清晨5點49分空勤總隊搜救機UH-60M黑鷹型機(編號NA-707)從花蓮機場起飛,6點抵達現場。出動空勤直升機1架及消防署特搜人員2名,由於待救者中有嬰幼兒及孕婦,因此使用吊環及吊籃救援。
搜救人員表示,幸好民眾在凌晨3、4點襯著退潮之際,自行從海蝕洞到地勢較高的滴水坑瀑布巨石上待救,否則按照漲潮到6公尺的高度,繼續在海蝕洞待援只會全數滅頂,屆時的救援難度也會大幅提升,無論從海上或空中救援都將是不可能的任務。
6點42分,第一架次成功吊掛11人(6大5小),第二批是5人,全數在上午7點,成功吊掛落在南澳綜合運動場。搜救人員表示,當時風很大,能見度不佳,導致空勤直升機不穩,因此要緩下吊掛的速度,當時浪甚至已打在待援者及協助吊掛的特搜人員身上。
搜救人員指出,空中吊掛作業困難,仰賴環境及天候狀況,像是風太大或是搜救地點能見度差都會強烈影響吊掛作業。
國搜中心指出,雖然民眾是在發布颱風海警前出發遊玩,但沒發布警報不代表海邊風浪不大,呼籲民眾風浪增強時,勿前往海邊及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