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法務長:保護營業秘密就是維護企業誠信
台積電(2330)法務副總經理暨法務長方淑華今日在企業誠信論壇專題演講提到,大眾已經體認到看待企業不能僅以獲利為導向,企業誠信是和公司績效有關聯,投資人在意的事情很多,企業是否為清廉形象也是一大考量。台積每年研發投入超過千億元,除了專利產出、營業秘密也不少,專利保護10%是冰山一角,營業秘密的保護則是90%,營業秘密的保護本質和專利不同,不會公開、不能講,整體而言,保護營業秘密就是維護企業誠信,也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創立最初就將誠信納入DNA。
方淑華也指出,誠信也和企業績效成正相關,國際透明組織也在調查中就2007-2008金融危機後開始關注私營部門貪腐調查,調查結果也顯示相關性。
方淑華分享,台積自從成立30多年來除了前面一兩年沒賺錢多數都有盈餘,除了2008-2009當時因金融風暴也曾實施無薪假,近期恒大相關事件也讓大眾體認到不能單單以財務指標來判斷企業價值,企業也意識到不能只以獲利為目標。
就清廉印象指數調查,方淑華指出,台灣相關指數和美國差不多,台灣表現則高於南韓,中國則低於平均值,整體而言台灣呈現持續進步,就台積電本身成立進入34個年頭,創辦人張忠謀創立就將誠信納入核心價值與理念,也是最重要的一項,他當初也想到一件事情就是誠信該如何定義,每個人解讀不同,因為誠信正直是台積電的DNA他也因此明確列出相關認知:說真話,一旦承諾全力以赴等等,同時還有一項和企業誠信有關就是「對同業我們在合法範圍內全力競爭,我們也尊重同業的智慧財產權」,因此保護營業秘密就是維護企業誠信。
她提到,營業秘密保護不僅是智慧財產權,中華民國33年就有專利法,營業秘密法則民國85年才有,所以營業秘密法起步較晚,在全球也是如此,包含這些年因產業發展足跡重疊出現營業秘密暴露的風險,這在中國大陸也是如此,台灣營業秘密保護促進協會的成立也源自於此,因為觀察營業秘密法保護最初不夠充分也沒刑責,當時刑法規定也不完全針對與適用,也不見得能達到企業期待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