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C
18°C
地區
游明煌 / 報導
2021/ 08/ 09 19:41

基隆海域首次出現熱帶鬚鯨 海科館:稀有海洋生物紀錄

日前八斗子海域出現一隻小鯨豚,經釣友發現拍攝並轉請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協助,經由日本學者協助鑑定後,發現這條鯨豚屬「熱帶鬚鯨」,首次出現在基隆海域,為北部海域目擊稀有海洋生物紀錄再添一筆資料。

 

國科館產學交流組主任陳麗淑博士說,鯨豚分為鬚鯨類及齒鯨類兩大類,鬚鯨類通常比較大型,在台灣很罕見,以前的目擊記錄集中在台灣東部,擱淺紀錄也只出現在東海岸和西海岸,7日有陳姓釣友在海洋大學前面的海域所拍得的影片,是首次在基隆出現目擊鬚鯨的紀錄。

 

陳麗淑表示,經分別送中華鯨豚協會與日本學者從影片判研,各分別有小鬚鯨與大村鯨的說法,不管為細分為何,均屬鬚鯨且為首次出現在北部海域。

 

陳麗淑指出,這頭有可能迷航的鬚鯨,體長約3米,若屬小鬚鯨較不需擔心它後續在海中成長的安危,但若屬大村鯨的未成年個體,因尚未長大仍需要母鯨的哺育,影片中的鬚鯨不斷的繞著船隻,研判有可能誤判船隻為鯨豚媽媽。

 

海科館說,一般幼鯨出生體長大約3公尺,約在9-11公尺體長時即成熟。壽命約在18-38歲。然大村鯨在2003年才被命名描述,因此缺乏確實分佈區域的科學數據。已知分佈點位於印度-太平洋區的熱帶至暖溫帶海域,範圍介於北緯40度至南緯40度、東經90-150度之間,也因此過去被稱為熱帶鬚鯨。在台灣東部、西部曾有少數擱淺紀錄,而花蓮海域也曾有數筆賞鯨船目擊紀錄。

 

海科館指出,107年8月7日於八斗子漁港內曾發現擱淺的花紋海豚,經急救後仍於該年8月9日死亡,後送海科館再經委由鯨魚龍生態有限公司協助製作為骨骼標本,目前該花紋海豚骨骼標本陳展於海科館典藏館樓,有興趣的民眾歡迎參觀。(影片由海科館提供)

東螺溪北斗渡船頭與埤頭木棉花道 環境優化預計明年完工影/「鮮奶週報」試營運暖身 同學開心取用鮮奶大甲媽遶境新港盃開打 和尚PK黑衣人?警方了解中影/新北工業會理事長陳正剛:關稅直接衝擊新北4千多家廠商直擊/女足賽事取消…民代:足協不該讓賽事成本由場地方吸收
討論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