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1°C
27°C
地區
彭宣雅 / 報導
2021/ 04/ 21 16:45

不再選到眼花!AI水稻種子品種辨識系統提升四成效率

台灣水稻栽培面積約27萬公頃;水稻種子每年的更新率約80%,種子產值高達台幣27億元,但每年播種期,需要種苗場研究人員執行各種種子檢查工作,維持水稻品種的純度,以及遺傳特性,把好的種子提供給農民使用;農委會種苗場與國立中興大學合作,從原型機開始,經過7年研發完成最新一代水稻種子品種辨識系統,能更精準細分出水稻各品種特性,成為台灣水稻種子品種辨識神器。

 

種苗場場長張定霖表示,27萬公頃水稻,每年需要1350萬公斤種子,必須要透過種子三級制度選別,最後才把種子教到農民手上,每年有3000多筆材料要進到種苗場的實驗室來,一年要投入10多的研究員,人力密集投入,是稻米品管的無名英雄;但研究人員看久了,眼睛都花掉了,疲勞,需要有調適的環境才能度過;有了自動化影像辨識系統,可以提升44%效率,原本3個月才能完成的辨識工作,可以縮短為1.7個月完成。

 

種苗場表示,國內水稻品種眾多,以110年來說共有26個推廣品種,各品種間外觀相近且不易區分,依賴專業檢查人力確實難以負荷。台灣栽培面積最大的台南11號、台稉14號、台中192號、台稉9號及台中秈10號等前五大品種,即占有全國近八成的水稻栽培,其中台南11號的栽培面積更占了67%。新一代水稻種子品種辨識系統便以此五大品種為目標,導入高效能自動化供料硬體,並結合智慧化品種辨識軟體,針對多樣品自動進出料、數粒計算、影像擷取及影像資料庫建置等,發揮AI與大數據技術效能,可有效辨識該五大品種,品種辨識準確率達88.8% 。

 

張定霖表示,未來機器也可能運用到其他的大宗種子上,比如蝴蝶蘭品種辨識、毛豆大豆種子等,未來機器將申請專利,不僅提升種子檢查量能,且可避免發生水稻品種混雜情況,為我國生產優質水稻把關。

Tiffany大中華區限定版!粉色玫瑰金Knot鍊墜獻給媽媽音樂、藝術、社群潮流都有!Coachella是夢幻級的存在影/台鐵、高鐵駕艙加裝監視器 交長支持並加強和駕駛溝通影/向產業喊話 彭啓明:碳費是減碳趨勢LOEWE最美新包馬德里!柔軟大容量 不對稱超時髦
討論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