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氣候變遷特使柯瑞14日深夜抵達上海
美國氣候變遷總統特使柯瑞(John Kerry)已於14日晚間抵達上海,其車隊約在晚間10時45分駛入位於上海浦東的東郊賓館。預計未來兩天,柯瑞將與大陸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舉行會談,就中美氣候變化合作、《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等交換意見。
柯瑞是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首位訪問中國大陸的美國政府高階官員,因此柯瑞此行備受外界關注。
上海《澎湃新聞》指出,在當下的中美關係中,氣候變化是兩國不可多得的合作領域,作為在氣候變化領域最具有系統性影響的國家,中美也有著共同利益,而中美對氣候治理的定位尚未明晰,缺乏技術和指標方面的明確目標,也為兩國氣候合作創造了窗口。
據《澎湃新聞》報導,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所發布的《共擔大國責任 引領全球零碳:中美氣候合作新議程》報告指出,無論從當前的經濟規模、國際影響力來看,還是就各自的碳排放總量而言,中美兩國都是氣候變化領域最具有系統性影響的國家。
2014年11月中美兩國政府曾共同宣布《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對推動2015年國際社會達成《巴黎協定》、促進氣候變化領域的全球治理進程起到了引領作用。
報告認為,中美在促進全球經濟結構轉向更清潔、低碳和環境友好模式上有著共同利益。兩國在氣候變化領域的攜手合作,也能夠推進主要碳排放大國之間通過合作,共同構建全球低碳敘事的潮流。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並為中美合作提出六點建議:
一、發揮元首外交、峰會外交對中美氣候合作的「戰略定盤星」功能;
二、聚焦氣候適應能力、低碳技術、碳中和等新領域的知識分享和具體合作,形成健康的競爭合作夥伴;
三、加快重啟中美在氣候和碳減排領域的科技人文交流;
四、深化中美地方低碳合作機制,聚焦城市聯盟、產業園、市場供需和中產階級需求,推動地方經濟和能源轉型;
五、共同加強碳市場建設合作,合作發展碳期貨、碳普惠等國際氣候金融機制;
六、拓寬中美投資渠道,通過綠色金融激勵低碳技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