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博士生曾任政治幕僚 切換當美食外送員是另類田野觀察
台灣有近5萬名美食外送員,不乏高學歷者,38歲莊為傑、33歲李昶志是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生,上課、寫論文空檔切換為外送員模式,賺零用錢也體驗人生。中山大學公事所所長彭渰雯說,年輕人肯吃苦態度是好的,對研究生來說,當外送員也是一種田野觀察。
李昶志讀博士班6年級,已通過資格考,是博士候選人。莊為傑是博士班4年級,也是2個孩子的爸,一對雙胞胎讀小三。兩人大學時期不同校,因為都是學生會幹部,大學階段便相識,之後各自攻讀研究所,博班成為學長學弟關係。
兩人都對公共事務領域有熱情,當過政治幕僚,前老闆分別因為被罷免、落選卸下職務,團隊解散,兩人因此失業。
莊為傑去年3月投入美食外送行列,有段時間幾乎一天做足12小時,通常跑大夜班,凌晨3、4點收工,他說,晚上騎車送餐較涼爽,白天除了補眠,也能讀書、陪家人,相當充實。
莊有投資幼教事業,生計不完全仰賴當外送員收入。他說,當外送員貼近社會基層,觀察人生百態,也嘗到人情冷暖,是很有趣的工作。
李昶志是今年2月底成為外送員,最近剛領到第一筆、上線兩周收入9千多元,他說,把物慾降低,省一點還過得去,希望盡快完成博班學業,找到熱情、專長契合的工作。
「每一位外送員身上都有故事!」李昶志說,外送平台說明會上,聽每個人自我介紹,學生打工是一大類,許多有正職工作者想多賺點錢補貼家用,失業或待業也占一部分,多少都有經濟壓力。最讓他揪心一幕是,一名年輕媽媽推嬰兒車來參加說明會,孩子哭鬧,她尷尬地起身鞠躬致意後離場,結束前沒再出現。
3月10日下午,李昶志忙完中午送餐後,來到高美館附近速食店與莊為傑會合,討論近期上課狀況,也聊博論方向,接著莊為傑趕往學校上課,時間管理是一大考驗。
對所上博士生當外送員,彭渰雯表示,對學生來說,邊讀書、邊打工很正常,因為兩人就讀的是博士班,打工類別是新興行業美食外送員,才引起較多注目,社會活動也是公共事務一環,美食外送員時間彈性高、自主性大,對研究生來說,也是一種田野觀察。
foodpanda表示,該平台男性外送員約8成,女性比率漸有上升,20至39歲是多數,平均單日上線時間3.5小時,代表兼職者是大宗。
根據Uber Eats統計,男性占81%、女性19%,外送員人數在六都占87%,30至39歲占39%,其次40至49歲占27%。教育程度分析,大學以上學歷占40%,高中職39%,研究所以上3%。有55%表示,外送服務並非主要收入來源,當外送員三大原因分別是工作自由彈性、兼差補充收入、可兼顧家務或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