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真的「路上遇到穿山甲」 萌獸大白天現蹤暨大校園
昨天是開工第一天,暨南大學總務處員工正中午行經汽車旁的人行步道,竟發現向來晝伏夜出的穿山甲正在鑿洞覓食,他立刻拿出手機拍攝,現場也聚集不少賞櫻遊客,眾人連番驚呼,直誇「牠好用功(挖洞)喔!」也有人反問「牠怎麼跑到這裡?」穿山甲白天現蹤,讓暨大師生及前來賞櫻的遊客直呼不可思議。
暨大校長武東星表示,暨大近年為了保育穿山甲,除了設立警示牌與設置犬貓管理辦法外,也在機車道設置穿山甲梯道,總務處更於2019年特別製作穿山甲馬賽克藝術作品,擺放在主環道旁的草地上,代表暨大校方對保育穿山甲的決心。
這隻白天在暨大現蹤的穿山甲,就是暨大通識教育的「社區保育與調查技術」課程,與屏東科技大學生物資源所穿山甲專家孫敬閔合作所繫放的無線電追蹤個體。暨大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劉明浩說,從2月開始到驚蟄前,是蟻群數量最少的時間點,穿山甲因為覓食需求,這段時間比較有可能在白天發現穿山甲。
暨大表示,透過校園保育計畫的實作課程,學生不僅可以了解埔里地區的人文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更可習得如何進行野外調查、標放、追蹤的相關技術,與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地方保育事務。
暨大主秘曾永平說,全世界穿山甲共有8種,4種分布在亞洲,4種分佈在非洲,在台灣野外的穿山甲只有一種,是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為「極危」CR等級(下一個階段就是野外滅絕EW),屬於中華穿山甲的一個台灣亞種。
曾永平說,穿山甲主要活動時間為夜間,成年穿山甲從頭到尾全長約100公分,背部布滿鱗甲,腹面長滿濃密的短毛,狀似會走路之鯉魚,口腔內沒有牙齒,有細長的舌頭,平時以螞蟻或小昆蟲為主食。
暨大表示,學校雖然沒有生態相關的系所,但近幾年來不斷地發展永續、環保相關的課程,並在2020年的世界綠色大學評比,在全球900多個大學中排名第41名,更連續五年蟬聯國內國立綜合大學第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