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5°C
14°C
地區
陳秋雲 / 報導
2021/ 01/ 03 14:53

泰雅原舞邀老師田野訪耆老 搶救泰雅古謠部落再傳唱

台中市傑出演藝團隊「泰雅原舞工坊」與文化局合作,收集及錄製泰雅族部落共10首古謠,透過古謠傳唱,搶救可能失傳的泰雅古謠內涵與原音,文化局即日起至110年1月10日在歷史建築林懋陽故居(一德洋樓)辦理成果展覽。文化局將成成果編成「傳唱泰雅古謠一田野文史傳承計畫」希望推廣到學校及社區。

 

文化局表示,古謠是泰雅族的下一代學習傳統價值與尋根的重要媒介,對泰雅族的歷史、文化藝術與族人探尋自我文化價值極具啟發作用,可惜的是逐漸式微。

 

泰雅原舞工坊團長黃雅玲表示,多年來為了文化深耕丶培育部落青年學子文化傳承計畫而努力,去年積極收集及撰寫泰雅古謠教材、錄製影音資料,並利用田野調查、深度訪談等方式,讓泰雅古謠傳承有系統性的教材。

 

泰雅族瑞岩部落的陳雅綺老師將10首古謠翻譯成中文,透過泰雅族高清賢牧師及林淑娥老師教唱、搭配原住民舞蹈,希望泰雅古謠成果向下扎根。另文化局辦理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的工作坊,邀老師們到和平國中的古謠吟唱課程任講師。

 

黃雅玲指出,這次採集的旋律已經在部落傳唱許久,年代通常不可考。高清賢丶林淑娥在1985年間教部落長者歌謠吟唱,重新整理歌謠填詞,因為旋律輕快、歌詞好記,部落婦女朗朗上口並在部落傳唱,凝聚族人的情感,團結部落間的友好情誼。

 

歌詞內容涵蓋泰雅族的傳統精神與價值、努力工作、團結互助的精神、或是自我勉勵、安分守己、努力提升自己等積極正面的意涵。

 

黃雅玲説,古謠的創作並非憑空創作,都是部落長輩世代傳承及保存的文化記憶,透過「台中學-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的收集、錄製,可以讓這些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被更多人聽聞及傳唱。更多詳細資料詳見臺中學數位典藏資料庫(https://data.digitalculture.tw/taichung/ )。

影/基隆下雨又冷街友塑膠裹全身禦寒 嚇壞路人「彰化囝仔好幸福」3千人次親子參加 「寶寶爬行」大家笑哈哈代表總統贈匾三重玉京真法堂 林右昌籲團結守護民主高齡化社會浪潮來襲 律師提醒長者應及早做好這2事交通局攜手台北客運 177路線瑞芳觀光公車即將登場
討論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