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6°C
14°C
地區
喻文玟 / 報導
2020/ 12/ 30 17:41

影/英國維多利亞時期顯微玻片 看古老海洋微化石之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推出「微美幻境:海洋微化石」以四個單元介紹介孔蟲、放射蟲、矽藻等海洋微生物和化石的獨特幾何造型之美。這次特展的亮點是台北市立地球環境生物資源系助理教授李孟陽,提供超過一個世紀、英國維多利亞時期顯微玻片,展示古老的海洋化石之美。

 

科博館長孫維新說,這次特展由地質學組主任王士偉、台北市立大學助理教授李孟陽共同策展,國立台灣博物館提供許多唯美的化石,博物館希望能透過科學看見藝術,用藝術傳達科學。台博館長洪世佑說,「微化石」就是一般肉眼不容易觀察到,微化石後來和西方許多藝術品很相近,早期建築雕塑、藝術品都是來自大自然的原型。

 

科博館這次向中山大學借來180餘件有孔蟲放大模型櫥窗,依照它們棲息在海洋的不同深度陳列於櫥窗中,就像海洋中的寶石。這次特展有「微化石美術館」、「微化石的藝術與科學」、「台灣的微化石」,以及「見微知著探未來」4個單元。

 

「微化石美術館」介紹有孔蟲、放射蟲、矽藻、鈣板藻4大類海洋微化石,策展團隊細心以淺藍色代表有孔蟲、黃色代表放射蟲、紫色代表矽藻、紅色代表鈣板藻,民眾參觀時可以欣賞其獨特的幾何造型欣賞形態的多樣性。

 

「微化石的藝術與科學」展區彷彿置身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城堡大廳,在壁爐的溫暖烘照中,欣賞10餘幅18世紀以來的海洋微化石相關的精美版畫作品,維多利亞時期顯微玻片更是不能錯過的重點。

 

李孟陽說,英國國力富強後,1850年到20世紀初的顯微玻片,有來自海洋深處的小化石、澳洲的鯊鯨,當時沒有手機和電視,科學家也像藝術家,有紙質外衣的玻片都約1870年之前,就像「商標」辨識象徵每一位蒐藏家的作品。這些都是他多年來陸續從拍賣市場購得。

 

英國的海洋學基礎奠定從1872年開始,在皇家學會支持下有皇家海軍湯姆森擔任首席科學家,展開全球性的海洋探勘,歷經3年半的航海旅程,超過12萬公里的海上航行,完成362測站觀測作業,帶回大量海洋標本,發表超過4000種新物種,奠定英國海洋學發展。

 

特展還有一本最早以中文出版的地質學專門著作「地學淺釋」是19世紀下半葉由江南製造局翻譯館刊行。 「台灣的微化石」展區有科博館所蒐藏台灣最大的大型有孔蟲、西部麓山帶最老的有孔蟲化石,還有數件國立臺灣博物館灣所珍藏,富有早期採集原始標籤的有孔蟲化石。

 

特展即日起至明年6月6日。

彰化快樂天堂基金會尼泊爾義診被感動 今年起兩次國際關懷影/基隆下雨又冷街友塑膠裹全身禦寒 嚇壞路人「彰化囝仔好幸福」3千人次親子參加 「寶寶爬行」大家笑哈哈代表總統贈匾三重玉京真法堂 林右昌籲團結守護民主高齡化社會浪潮來襲 律師提醒長者應及早做好這2事
討論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