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1°C
21°C
地區
周宗禎 / 報導
2020/ 12/ 22 13:12

醫師的第二雙眼 奇美首創AI急診輔助判讀國際期刊發布

奇美醫學中心「急診胸痛AI病情預測系統」實際臨床應用一年,準確度超過9成,可有效減少醫師誤判、加快療程處置增加病患存活率,並節省健保資源。相關成果獲得SCI知名國際期刊採用,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張培毅、高齡急診科主任黃建成、AI中心主任劉忠鋒等參與開發醫師以使用案例,說明AI系統的實際幫助與前景。

 

台灣急診壅塞已成常態,衛福部統計資料2019年全台急診就醫高達764萬人次,其中「胸痛」占急診病人5至20%,不過胸痛原因「百百款」,自骨骼肌肉疼痛到致命性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肺栓塞、食道破裂等都會胸痛,病情變化較快且不易快速預測,即時正確診斷與處置是急診醫師ㄧ大挑戰。

 

奇美去年成立「醫療大數據庫暨人工智慧運算中心」(AI中心),做為奇美醫療體系研發醫療照護AI基地,投入發展具「奇美特色」的AI系統。急診醫學部與AI中心合作,透過大數據發展這套「AI輔助胸痛預測系統」,準確度可達9成,已實際運用臨床,「成為國內急診醫療AI先驅」。

 

急診醫學部獲得醫院高層支持,成立包含急診、品質管理中心、AI中心、資訊室的跨領域團隊;參考醫學文獻採用性別、年齡、抽菸史、身體質量質數(BMI)、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心肌梗塞、腦血管疾病、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肌鈣蛋白、肌酸酐、血紅蛋白等14項特徵值,預測急診胸痛病人併發心肌梗塞及死亡之機率。過程收集奇美醫療體系急診2009至2018年近10年共85254個病人整合資料,導入監督式機器學習技術,建立AI預測模型,模型調整到最佳狀態後,準確率可達9成。

 

張培毅說,急診壅塞非常普遍,胸痛要明確診斷,醫師會開立一系列檢驗,然而實際上只有小於10%的急診胸痛最後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任意檢驗甚或安排住院,易造成醫療資源巨大負擔。奇美急診醫學部發展這套臨床輔助決策工具,可提升效率、降低誤判的機率及節省健保醫療資源耗用。

 

他說,為了能實際臨床運用,已把預測程式整合到急診醫囑系統,輔助醫師醫療決策,提升醫療效率及品質。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今年國際SCI期刊,迄今奇美急診醫學部共有胸痛、老人流感、肺炎、登革熱、腦創傷、高血糖危症、胰臟炎等7項疾病AI預測系統在使用,藉以嘉惠病人獲得更多的醫療保障。

 

陳姓87歲男性病患有高血壓、慢性腎衰竭、阻塞性肺病史,在家休息時發生胸悶近一個小時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張培毅抽血檢查,心肌酵素正常,因病人年長、慢性病較多,用「人工智慧(AI)輔助急診胸痛預測系統」評估一個月內心肌梗塞機率為64%,經會診心臟血管內科醫師後入院安排檢查,心肌灌注掃描顯示有缺血反應,隔天立即安排心導管檢查發現2條冠狀動脈狹窄,且實行支架置放術。病人康復出院,定期於心臟血管內科門診追蹤。

邊走路邊看手機「哎喲」跌倒痛到昏厥 送醫檢查竟是少見骨折40歲男遊越南海灘戲水染類鼻疽菌 截肢搶命復健重新站起來影/六旬婦誤食姑婆芋 中毒後緊急送醫影/6旬高雄男有妻捐腎 克服血型相異...「三腎人生」揮別洗腎8旬婦沈默殺手上身不自知 拔草跌坐致脊椎體嚴重塌陷
討論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