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C
22°C
地區
吳姿賢 / 報導
2020/ 11/ 19 11:46

環團質疑日核汙水排入海不會只有一次 恐長達40年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廠」儲存123萬噸以上具放射物質的廢水,預計兩年後達到儲存極限,日方研擬將核廢水排入大海引發多國撻伐。多個環團組成的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今天到外交部前抗議,核汙水排放入海「不會只有一次」,未來30、40年沿海可能要長期承受汙水排放,威脅人民健康及海洋生態。台日關係協會表示,將如實向日方轉達相關意見,要求審慎評估。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輻射汙水排到海洋或以水蒸氣排到大氣,將使輻射物質進入生態圈造成二次輻射汙染,台日環團也交換過意見,呼籲日本政府應採取替代方案,將汙水固化成為砂漿再儲存,而非因成本考量擅自排放輻射廢水,導致鄰近國家生態、漁業、人民健康受到威脅。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說,台灣臨海附近重點洄游魚類幾乎都沿黑潮往來台日之間,移動路徑跟日本福島輻射廢水排放後可能的擴散路徑重疊,台灣近海、遠洋漁業年產值超過500億元,輻射廢水排入海洋,將侵害我國漁民權益、增加輻射檢測成本,甚至威脅消費者健康。

 

蔡雅瀅批評,日本政府偏袒核電業者,不惜犧牲自己國家國民與鄰國權益,擬放行輻射廢水入海,此種「以鄰為壑」的自私行為令人憤怒,也凸顯核電宣稱便宜,其實是將汙染處理成本、健康風險推給他人承擔所製造出來的假象。

 

媽媽監督核電聯盟執行長楊順美說,東電目前用多核素除去設備來處理福島的核汙水,雖然絕大多數的輻射核素都可去除,卻無法除掉「氚」。氚進入人體造成內照射將產生健康危害,可在細胞內產生電離導致基因突變。日本首相菅義偉今年9月26日視察福島第一核電站,看到淨化處理後的核汙水,詢問「可以喝嗎?」工作人員回應「如果稀釋就可以喝」,但最後菅義偉並未飲用,顯示他仍有疑慮。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說,菅義偉日前雖暫緩決策,但仍暗示此為既定的決策方向,且核汙水排放入海「不會只有一次」,代表未來30、40年沿海可能要長期承受汙水排放,對海洋環境影響是長期累積的,政府應透過正式外交管道表達反對。

 

台灣日本關係協會副秘書長謝柏輝今出面接受陳情表示,外交部非常關心此案,由於涉及海洋環境生態保育及國人健康安全,已經多次向日方提出關切,此案除了台灣以外,國際社會、甚至日本民眾都產生了不安及疑慮,日方還在審慎研究當中,尚未做最後決定;外交部會將意見透過駐日代表處如實向日方轉達,要求審慎評估研議,並依據公開透明原則向國際社會說明。

影/每年20件意外落軌有對策了 台鐵1.5億設月台門 明年3月啟用阿里山電線掉落影響交通 竟是猴子頑皮拉電線惹禍還癱軟掉水溝影/星宇航空SAF航班首航 邁向2050淨零排碳目標影/對流旺盛 合歡山天空猛掉冰珠 下起冰雹雨影/兒童乘車死傷年增 民團呼籲安全座椅標準接軌國際
討論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