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阿嬤樂當志工 熱情30年如一日
高雄75歲婦人林滿妹在2個兒子成家立業後,她踏出家庭,當志工成為人生下半場重心。她騎單車或搭計程車到服務據點,出錢出力樂在其中,丈夫、兒孫也相當支持,滿妹阿嬤說,當志工獲得的快樂與滿足遠甚於付出。高雄市志願服務資源中心分析,志工主力族群是65歲以上退而不休長輩,其次是55至64歲,性別比大約男生3成、女生7成,女生比男生當志工意願高。
滿妹阿嬤民國82年投入志工行列就停不下來,不分晴雨,騎單車40分鐘路程,從鳥松區住家到市區的婦女服務中心,之後曾在三民區社福中心、實物銀行、鳥松區環保志工隊服務,目前是高雄市社會局志工,曾出任志工團團長,前年獲頒全國好人好事代表。
「當志工不會累,愈付出愈健康!」滿妹阿嬤表示,她人生上半場在家相夫教子,2個兒子是醫師,人生下半場定位就是當快樂志工,這一目標和信念讓她老後生活有重心,也得到被需要的成就感。
高雄市秘書長楊明州說,滿妹阿嬤總是掛著溫暖笑容,在服務過程散播正能量,不只滿妹阿嬤,高雄有2197支隊伍、逾10萬名各類型志工,一年累計志工服務達1200萬小時,志工是城市寶貴的人力資源,注入強大能量,在公部門、醫院、學校、美術館等各領域,都有志工身影。
高雄市社會局長謝琍琍說,高雄志工人數僅次於新北市、台中市,志工風氣盛,高齡、樂齡志工愈來愈多,甚至有百歲人瑞在關懷據點當志工,成為典範。謝琍琍建議,民眾可依據興趣、專長選擇志工類型,有新住民發揮語言優勢當翻譯志工,也有老師延續關懷投入導覽服務,表現亮眼。
「志工之道,就是保持初心!」社會局副局長葉玉如說,志工是無所求付出,經過一定時數基礎、特殊訓練,部分單位提供交通、便當等補貼,單位會幫志工申辦保險,發心服務不能忽視安全,建議家訪等任務採兩人一組。
高雄市社會局今年邀主播房業涵出任志願服務推廣大使,在高雄市123視障追風協力車協會安排下,房業涵陪視障者騎單車運動,到實物銀行整理物資,也前往玩具物藏館整理二手玩具。她說,施比受有福,志工是城市最美的力量。
每年12月5日是國際志工日,社會局今年主打志工活動趣、至工學習趣、志工活力趣三大主題,提倡志工風氣,讓社會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