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3°C
16°C
地區
簡慧珍 / 報導
2020/ 07/ 21 10:23

施工綠化美化環境 大村新興社區200年石板廟重見天日

彰化縣大村鄉新興社區施工綠美化環境,意外挖出1801年用來建造福德祠的石板,新興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銘耀、總幹事黃春滿委託縣議員張錦昆提報,文化局指派文資委員蔣敏全前往勘察,確認是清代石板廟的建材,今天雇工吊起石板,放在社區活動中心保存。

 

「挖下去,看到石板上面刻字,再問村內年過八旬的耆老,都說以前有一座小小石板廟,都得蹲下往廟裡插香。」新興活動中心南側的福德祠後面和兩側開挖,黃春滿指著露出的石板,有石板屋頂、刻字記錄捐獻建廟的地方士紳,她說,一看就是古文物,必須好好保護。

 

蔣敏全說,新興村有3座主祀福德正神的廟,分別是福德宮、五福祠和福德祠,清代福德祠位在彰化城與台南府城古道必經之處,先人走到這裡歇腿乘涼喝茶水,因此香火特別興旺,日治時期福德祠登記座落燕霧下堡大崙庄四百貳拾番地,主祀土地公、土地婆和文、武判官,但文、武判官已遺失。

 

大村鄉新興社區的德福祠建造年代最遠追溯到清嘉慶六年(1801)年,為庄頭「把水路」,印證俗諺說「田頭田尾土地公」,農民祈求水路暢通收成好,不會乾涸也不會氾濫成災,在灌溉水源出入口建廟祭祀土地公。

 

蔣敏全表示,據地方人士說,新興社區福德祠翻修兩次,70多年前第一次翻修時,拆除石板蓋新廟,可能把石板埋入新建福德祠四周當作擋土牆的石材,事隔多年,地方人士忘了石板去處,新興社區申請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經費綠美化,今天開挖才讓石板重見天日,幸好社區理事長和總幹事有文資概念,請縣議員通報文化局。

 

「福德祠土地公、土地婆很靈驗,社區事務推動順利。」黃春滿說,社區舉辦活動,總有很多村民願意當志工,社區舉辦長者共餐,總有地方士紳捐款,從每周1天到兩年前的每周5天,周五午餐前,她和長者都參拜福德祠土地公,感謝祂老人家和土地婆夫人庇佑社區平安,大家吃得飽。

 

新興村福德祠的石板材質是花崗石,先民從大陸運過來當作建廟材料。彰化縣現存兩座石板廟,一座是永靖鄉的清福宮,另一座在社頭鄉與員林市交界處的福德祠,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影/醉漢搶涼傘被打 顏清標:「大家要克制 不然會害到我」高雄車站公車候車環境簡陋 沒雨棚、缺坐椅「停滯在上個世紀」影/大雨擋不住信眾熱情 大甲媽平和通過彰化民生地下道影/雨中聲聲呼喚 大甲媽祖平安通過彰化民生地下道大甲媽神轎急行軍通過「一級戰區」 顏清標苦口婆心:大家要約束自己
討論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