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緊急使用授權」啟動 加速台灣新冠肺炎防疫
台灣疫情逐漸趨緩,但相關的生技國家隊也逐漸成形,以快篩試劑為例,截至11日為止,共有九家廠商向食藥署申請專案製造,其實這也就是目前國際生技界討論最熱的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 )概念。首任疾管局長張鴻仁解釋,只要先把一些臨床檢測資料準備齊全,免除製造廠GMP申請,簡化流程,食藥署醫粧組王兆儀研究員解釋,依正常流程申請到上市需要220天,簡化程序之後,可以縮短到30天之內。
因此,像是國內廠商凌越生醫從2月開始研發抗體快篩試劑,經過台大醫院臨床驗證後,敏感性為100%、特異性為95%,只要一滴血就能在10分鐘內測得結果。凌越生醫董事長陳作範表示,試劑顯示一條線代表檢出陰性,兩條線則代表檢出陽性。優點是便利性高,因此可將之作為高風險族群的普篩工具,預計今年8月份產量可達每月40萬劑,已經依衛福部專案製造(EUA)要求送件。
不過凌越坦言,抗體快篩在台灣市場小,「緊急使用授權」的象徵意義在於,可以成為向國外擴展的契機,抗體快篩可以像口罩一樣,輸出國外。不過張鴻仁也提醒,緊急使用授權雖然是搶快、爭取時效,但品質還是最重要的,張鴻仁說「像中國大陸他們一開始衝太快,但是他產品品質非常不好,就很容易把名聲都弄壞」。
不過,緊急使用授權在試劑上相對單純;如果是新冠肺炎疫苗,是否啟動讓疫苗廠可以同時平行研發、平行製造的程序,議題相對複雜。高端疫苗總經理陳燦堅解釋,因為一般疫苗從早期開發到上市,耗時約8~10年,建廠更需要3~5年籌備,因此加速新冠肺炎疫苗在1~2年間上市施打,是巨大挑戰。除了要克服技術門檻外,還須加速人體臨床試驗,更要有彈性法規的配合。
張鴻仁進一步說明,一旦啟動緊急使用授權,所有階段齊頭並進,相當考驗生技業者的資金能量,張鴻仁說,世界各國主要概念都是,既然國家如此急迫,那政府就要跳下來承擔風險,無論是資金投入還是法規協助,才能夠加速對抗新冠疫情。陳燦堅則說,緊急使用授權的三大概念是「跳過、簡化、平行」。目前積極再跟政府溝通法規,疫苗進度已經完成免疫反應部分實驗,期盼能夠在第三季進入人體實驗,第四季有一百萬劑疫苗的產能。
國立陽明大學健康一體研究中心主任嵇達德則建議,即使國家投入後,還是要有所謂的「踩煞車」機制,例如如果實驗過程中出現死亡或人體不良反應,比例多少就該喊停?嵇達德表示,這就得善用第三方專家學者,訂立出相關審核機制,才能夠讓全民得到保障。至於投入之後,張鴻仁預估,資金需要多少?還需政府跟產業精算,但他認為第一階段大概是幾百億資金就夠了,張鴻仁強調「台灣小地方每次都會考慮這個錢值不值得,但這次應該是人民的生命安全,比這些錢要來得重要太多」。張鴻仁呼籲,疫苗等於國安力量這觀念一定要有重新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