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崁津部落保護工前導工程完工 將打造原民園區亮點
桃園市長鄭文燦、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夷將‧拔路兒今天下午前往大溪區崁津部落,察看「大漢溪斷面81至斷面82左岸(崁津部落)保護工工程」,鄭文燦表示,崁津部落位於大漢溪左岸河階低地,海拔只約90公尺,沿線河岸原本無堤防保護,逢豪雨或排洪,須預防性撤離。為徹底解決水患,市府與水利署合作完成大漢溪斷面81,至斷面82(崁津部落)左岸保護工工程。
工程包括左岸新設約230公尺保護工、排水箱涵、15米寬水防道路及5米寬聯外道路,優先保護崁津部落居民生活安全,是關鍵的里程碑;後續將藉由串聯崁津部落保護工上、下游河段,從鳶山堰到武嶺橋之間興建長約6公里的堤防,不僅可提供大漢溪周邊河防安全,也可利用後方舊有浮覆地,作為休閒園區等公共設施使用。
鄭文燦指出,大溪崁津部落過去歷經40年的努力,至今已完成水電與戶籍,讓原民鄉親得以安居,新建保護工工程施作後可串連既有堤防及高灘地,逐步完成沿岸道路,達到100年重現期距的保護標準,同時堤防後方預計會有約9公頃國有地。
桃市府將向中央申請取得該區的浮覆地,調整河川治理線,劃出河川區域,也將打造崁津原住民主題公園或其它公共設施,期望能夠藉此保存原住民族人過去抗爭的歷史紀錄,進而形成河濱部落的亮點之一,以提供部落更好的生活空間。
夷將‧拔路兒說,大溪崁津部落形成約40年,過去曾面臨違章聚落等居住權問題,鄭文燦上任後設立崁津部落、撒烏瓦知部落門牌,讓當地居民取得戶籍,也透過鑿井及淨水工程解決飲用水問題。大漢溪斷面81至斷面82左岸(崁津部落)保護工是「大嵙崁溪水與綠休閒園區計畫」一部分,優先完成後成功跨出大漢溪水域治理的一大步,未來崁津部落劃出治理線後,將進一步申請取得浮覆地的土地使用權,發展部落永續家園,原民會要繼續編列相關預算,全力配合地方需求完成建設。
鄭文燦指出,「大嵙崁溪水與綠休閒園區計畫」包括大漢溪河防安全、水防道路改善及水與綠休閒生活空間營造等3大主軸,行政院核定經費約23億元,其中位於大漢溪左岸的瑞興國宅長年受到高壓電塔影響,希望盡速進行電塔遷移工作;周邊也有中庄調整池第二期計畫,市府預計打造中庄運動公園及中庄景觀吊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