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住人改住海豚 八斗子岸置中心轉型
一隻未成年海豚日前在蘇澳擱淺,中華鯨豚協會緊急送往基隆八斗子救傷站救治,雖然最後沒能救活,但感動很多人。其實,基隆這處救傷中心是由安置大陸漁工的岸置中心轉型而來。基隆市政府海洋及漁農科長蔡馥嚀說,為了這一天,已經準備兩年了。
四十年前大陸漁工來台淘金,擠在海上船屋討生活,引來國際批評不人道,政府投入三億多元興建五處岸置中心。隨著時空變遷,大陸漁工漸少,岸置中心成了蚊子館。
蔡馥嚀說,可容納近四百人的基隆八斗子漁港岸置中心,已無大陸漁工進住,農委會漁業署要求活化利用,前年向經濟部爭取一筆經費改善設備,整理出廚藝教室、活動教室,但她堅持保留一樓前半空間,讓有需要的鯨豚隨時來都能入住。
兩年前一隻幼年的花紋海豚迷航到基隆市八斗子漁港,基隆市動物保護防疫所、中華鯨豚協會等單位試圖引導牠出港未果;兩天後,小海豚突然變虛弱,各單位準備把牠打撈上岸救護,卻晚了一步。
蔡馥嚀說,當時她到八斗子漁港觀察好幾天,眼睜睜看這隻海豚生命消失,她想到八斗子漁港內被行政院列為閒置空間的八斗子岸置中心,也許能幫上忙?中華鯨豚協會人員一看,大讚這正是他們夢寐以求的空間。
當地本來就有海水管線,方便市場清洗,需要時接上管子就好,排水方便。最重要的是,如果要野放,船直接靠在碼頭,就能把海豚接出去。
四月一日,一隻疑似未斷奶的花紋海豚遭達摩鯊攻擊,奄奄一息擱淺在蘇澳海邊,中華鯨豚協會人員兵分兩路,一組人去宜蘭把海豚帶來岸置中心,另一組人從台大實驗室趕過來,蔡馥嚀接到消息,立刻打開岸置中心的門,擺了兩年的十公尺長、五公尺寬的救護池也組裝起來,八斗子救傷站正式開張。
二日凌晨「愚蘇」(愚人節在蘇澳獲救之意)發出海豚音,志工雀躍不已,但三日凌晨,「愚蘇」呼吸異常,最後還是走了,志工難過落淚,仍打起精神復原場地。
蔡馥嚀說,過去北海岸、東北角海岸發現擱淺鯨豚,都得大老遠送往苗栗的救傷站,常常在協調往哪送的過程中,動物就往生了,八斗子岸置中心是最好的臨時救傷中心。搶救愚蘇任務結束了,但大家認為這不會是終點,而將等待下一次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