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AI熱影像技術精準量測體溫 為國人守護防疫戰線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個人體溫量測成為重要篩檢的方式,工研院今天首次以線上記者會方式展示防疫科技「熱影像體溫異常偵測技術」,透過非接觸式探測紅外線進行體溫檢測,具備AI人工智慧辨識、室內外皆宜、多人動態測量與易於快速布建共4大特點,目前已陸續導入台北市及離島澎湖的部分中小學內,以創新科技精準量測體溫。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新冠肺炎患者症狀排行榜,有高達87.9%的人都曾出現發燒症狀,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表示,量測體溫是非常關鍵的防疫作為,熱影像體溫異常偵測技術可直接鎖定人臉進行額溫偵測,不必擔心貓狗、公車、汽機車亂入,也不用擔心拿著熱食、熱咖啡卻被機器偵測到溫度過高發出警訊的不準確狀況,室內外誤差值於正負0.3度。
工研院突破現有紅外線體溫感測儀大多須裝在室內的限制,加入智慧化溫度補償技術,減少如光線、氣流或溼度等外在環境干擾,讓人員在戶外就可進行篩檢,並導入多人動態量測功能,可同時間透過臉部辨識量測鏡頭在1至3公尺範圍內量測所有人,讓人流快速通過,也可有效降低人力負擔。
為了更有效率的量測體溫,工研院採用價格較平實的感測晶片,搭配演算法校正每一顆成色顯像,結合物聯網還可連結手機控制後台,不必專業人員也能輕易操作,非常適合需要快速布建的校園、大型社區、企業警哨及大眾交通運輸等大量應用需求。
工研院智慧微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朱俊勳指出,今年3月「熱影像體溫異常偵測技術」開始導入場域驗證,分別與經濟部與台北市教育局合作,在台北市兩所學校包括碧湖國小、中崙高中進行體溫量測,4月起也將擴大範圍與澎湖縣教育處合作,在學校中進行體溫量測的工作,未來更將加深布建的普遍性,與國內廠商合作進行量產開發的工作,普及化產業應用。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這是工研院首次以視訊方式舉辦記者會,透過線上互動傳遞防疫科技訊息,並預告工研院未來每周將推出產業分析報告,逐一解析疫情對各產業影響,以滾動方式更新讓企業掌握最新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