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農改場推園藝治療 與台中榮總合作幫病人重回職場
台中農業改良場今天舉辦研發成果年度發表會,農改場除了育成切花及盆花兩用的文心蘭台中6號,也與台中榮總醫院合作,將園藝治療導入思覺失調症病友團體治療中,已協助2名病患重返職場,未來希望將園藝治療與醫界合作,推廣到精神科治療領域。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場長楊宏瑛表示,台中農改場去年完成蕎麥台中7號、文心蘭台中6號等4項新品種命名;並取得合生元組成物及其應用於治療代謝疾病與改善腸道菌群失衡的用途等5項專利;木黴菌TCT888製劑在禽舍墊料應用與農畜剩餘物質堆肥化技術等34項技術授權供國內農產業運用。
台中農改場去年更獲國家新創獎、國家新創精進獎等 14個獎項,共17人獲表揚,今天發表5項成果亮點,包括發表文心蘭台中6號「美夢」;「農業混合實境(MR)沉浸學習教材開發,打造智慧學習環境」;「芽孢桿菌與新型蟲生真菌芽孢桿菌可運用於防治荔枝椿象和茶角盲椿象、咖啡果小蠹及根瘤線蟲等病蟲害」;園藝治療,輔助病友重返職場生活;一日飲食智慧餐盤掌握均衡飲食調配等。
助理研究員許嘉錦表示,農改場育成文心蘭台中6號可做為切花及盆花兩用,全新豹紋花色,並帶有高貴紫紅裙擺,花朵鮮明,且明顯大於市場主流品種,對偏好大花的美洲市場極具潛力,新品種花梗長度約64.4公分,適合作為切花使用,切花瓶插壽命長達9天,若作為盆花觀賞期更可達30天,此品種已申請國內品種權,並與業者洽談授權,可望成為市場新秀。
楊宏瑛說,農改場也與台中榮民總醫院合作,將園藝治療導入思覺失調症病友團體治療中,在醫院營造1座百坪園藝療育庭園,讓病友進行創作與分享,訓練病友手部精細動作,庭園進行感官刺激,藉由分享創作理念,加強病友互動,例如鋪滿地面低矮的馬蹄金,心形葉片提供拓印活動材料,蔓性夏菫粉色和紫色品種四季常開,帶來好心情,近膝蓋高的鳳梨鼠尾草鮮豔的紅花也可觸碰感受迷人香氣。
透過12周的園藝治療課程,24名參與的病友在臨床症狀、自我照顧能力及精細動作均有顯著進步,更有2名病友順利重返職場。楊宏瑛說,未來也希望將園藝治療課程運用於精神科、身心科的治療中,幫助更多有身心症的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