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能提的日子」去廣場 「5月35日」曉劇場首演
「我想去廣場。沒錯,你最怕我做的事。我要去廣場。」一對老夫妻,在丈夫意識到身患重症的太太時日無多後,決定一改往日的怯懦,準備和太太在「那個不能提起的日子」,做一件不能被政府知道的大事⋯⋯這是香港劇作家莊梅岩的舞台劇作品「5月35日」,在中國大陸和香港都遭到禁演,台灣版則將在明天(2日)於台北萬座曉劇場首演登場,一連演出六場,包括一場粵語版演出。
「5月35日」這個不存在的日期,其實是大陸網友談論六四的隱諱代名詞。莊梅岩以此為劇名進行創作,描述一對北京的年老夫妻,丈夫為了替癌症末期的妻子完成心願,決定到天安門廣場為遭六四鎮壓死去的兒子哀悼。
「5月35日」從六四事件受難者家屬角度出發,講述歷史事件背後真相刻意被抹去、無法向任何人訴說的悲哀。今年是六四第34周年。國際特赦組織臺灣分會與曉劇場合作,由曉劇場導演鍾伯淵執導,首次將「5月35日」搬上台灣萬座曉劇場的舞台。昨天的彩排記者會上,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六四舞台主席列明慧、香港邊城青年秘書長Sky、與曉劇場導演鍾伯淵一同出席。
台灣是繼香港與日本後,「5月35日」第三個登場之地。製作「5月35日」的「六四舞台」2009年成立於香港,成立目的是以藝術和戲劇的形式介紹八九民運和六四事件。從2009年到2021年共製作8齣舞台劇,到香港各中學巡迴表演、合計演出295場次。但香港實施國安法後,六四舞台被迫在2021年自行解散,「5月35日」成為六四舞台製作的最後一個公開演出劇目。
「「感謝台灣沒有袖手旁觀。」六四舞台主席列明慧表示,這次籌備「5月35日」台灣版演出,讓她深深感受到台灣人民對香港民主運動的支持。享有資訊、新聞、言論、出版與創作自由,「台灣成為被禁止的香港與中國議題發表的重要地方。」
導演鍾伯淵援引莎士比亞的名言:「所有的表演者都是時代的縮影,所有的劇本都是時代的故事。」他表示,自從高中時「家」被政府強迫徵收後,他開始思考國家和政府的意義,以及創作的使命。他認為,六月四日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而是一個威權與獨裁的政府對人民的壓迫。「5月35日」的最後一幕,主角在廣場點起蠟燭引起一陣風,「希望透過演出,讓守護人民自由民主與人權的風可以吹拂到被人權壓迫的地方。」
●「5月35日」6月2日至4日萬座曉劇場與觀眾見面,不只回顧歷史,更期許未來歷史將不會重現。2日是貴賓場,3日至4日則開放民眾報名索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