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新冠肺炎疫苗國際戰開打 台灣國家隊…迷航中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日趨平緩,可見國內的防疫手段成效不錯,但在疫苗治療藥物和疫苗研發成功前,病毒的威脅仍在,許多專家均表示,疫苗才是達到群體免疫的最好手段。而在口罩國家隊打了漂亮一仗後,「疫苗國家隊」的成員跟進度是否落後,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直言「衛福部要擔起責任,努力整合學術跟產業,不能等到有成果了之後,再喊說是國家隊,這樣是不對的」。
以目前世界研發近況來看,全球生技業進入疫苗軍備競賽,共有10支疫苗已經進入人體試驗,台灣目前的主力研發單位像是國衛院,則是已經完成動物試驗,國衛院生物製藥廠執行長劉士任表示,國衛院本身有四大疫苗平台,其中胜肽疫苗起跑速度最快,因為它的技術相對其他較為成熟,加上次單位疫苗跟重組疫苗等,目前會從不到十組的候選疫苗找出一到兩個,來當主力疫苗。劉士任表示,最快一個月內會有結果。
不過,行政院「COVID-19 科技防疫推動會議」疫苗組召集人蘇益仁指出,如果年底疫情捲土重來,屆時就算其他各國研發跟量產出疫苗,台灣恐怕不好買到,因此自組國家隊並且強力整合,才會有希望。蘇益仁指出,五月底的專家會議曾有人提案,認為應該採取「階段性補助」,透過分期階段概念,逐步審核各個疫苗廠的進度與數據,最後更要由國家出面保證採購疫苗的數量。蘇益仁說,疫苗國家隊的概念跟口罩國家隊一樣,因為是政府緊急需要,所以政府也要來協助跟分攤風險。
但其中有個關鍵在於,目前像是食藥署的法規單位,雖然明白要從過往的嚴格審核者角色,在緊急疫情時,轉變成為耐心的陪跑者,也就是如國光生技研發處長冷治湘所說,哪些實驗可以先做,哪些審核文件可以後補,食藥署可以告知生技廠搶時效的彈性做法可以怎麼做。
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林意竺則表示,法規如何制訂,需要經驗累積,目前食藥署和生技業雙方正在溝通中。但是李秉穎直言,在他看來,邏輯應該是政府趕快先制訂標準,主動去設定方向跟解決難題,而非讓產業跟學術界邊走邊戰,現況是官方力道還不夠。蘇益仁則表示,就算基層單位有新的認知,但是關於階段性補助的法規跟審核到底如何制訂?一切都得等衛福部長陳時中拍板定案。
醫界人士透露,目前關於疫苗組的會議雖然開了幾次,但進度緩慢,遠不如口罩國家隊有效率,雖然大家都明白疫苗研發需要時程,也得注重安全,但如果政府高層還在享受上半場防疫有功的光環,忽略了將來國境勢必得開放,但下半場最需要的疫苗,若因為政府高層猶豫不決,喪失整合時機跟力道,屆時台灣如何對抗下一波來勢洶洶的疫情。
劉士任也表示,大家都會問,為什麼美國疫苗研發進度那麼快?他解釋,因為美國相當支持產業研發。他舉例,許多研究都是一直累積人體臨床一到二期的數據,所以一定有新的傳染病,就可以在既有的技術平台進行修正,如此一來安全性跟保護力也容易得到法規單位的認同。他比喻,這就像是一直在熱身的選手,碰到比賽可以立刻衝刺。
蘇益仁說,「台灣是要請客了,才說要養雞」,用來比喻平時生技戰備能量不足的現況。劉士任感嘆,當年他也參加過SARS的疫苗開發,但疫情結束後,資金就停擺,導致研究無以為繼,當然現在新冠肺炎得重新起跑。造成全球累計超過637萬人確診的新冠肺炎,勢必得讓國內法規、學術、產業,原本上、中、下游的型態徹底改變,成為新的共同體,才能因應下一波疫情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