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貫穿雪山的鐵巨獸重現 百公尺長TBM組裝起來了
12.9公里長的雪山隧道,是台灣最長隧道,也創台灣之先,引進TBM(全斷面隧道鑽掘機)開挖,功成身退後,被拆解出坑,其中,直徑近5公尺、造價約5億的導坑TBM,在雪隧開通14年後,化為公共藝術品,重回雪隧南口附近的國五頭城段的高架橋下,重新組裝,預計今年8月底完工,透過這台長達上百公尺的巨大「怪獸」,見證「最便利交通背後最艱險工程」。
被稱為北宜高速公路的國道五號,最關鍵的工程是貫穿雪山的雪山隧道,因長且地質破碎,工程艱鉅,國道新建工程局在民國80年開挖,引進挖掘英法海峽的TBM工法,即引進有削岩鑽頭頭端的機具TBM挖掘,從鑽頭到機身、運出碴料的設施等,總長度達170公尺,雪隧共3個坑,東行線與西行主坑直徑10公尺,分別是現在北上、南下的隧道,在兩隧道下方的導坑,直徑約5公尺,是隧道前導與探測地質使用,目前為備用緊急通道。
其中,導坑TBM由美國Robbins公司製造,切削頭直徑4.8公尺、主機長10.833公尺、前盾47.58公尺、撑腳盾47.39公尺、盾尾外徑47.2公尺;而民國92年導坑貫通,導坑的TBM功成身退,拆解出坑,本要報廢,14年前,雪隧通車,零件被堆置在國五頭城高架橋下,宜蘭縣政府爭取留存為「台灣最大的工程文物」,並規畫文物園區。
不過,一等十多年,未有結果,6年前,宜蘭縣政府曾將鑽頭運到武荖坑風景區的宜蘭綠色博覽會場展示,去年高速公路局啟動「國道五號宜蘭段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把雪隧導坑TBM公共藝術化,委由羅萬照建築師團隊等重新組裝,把鑽頭去鏽、上漆,零件一一組合,長達100公尺,預計今年8月完成,9月可以重現原貌,未來開放參觀。
「非常令人期待!」蘭陽博物館館長陳碧琳今天表示,看到TBM過去被分解成碎小鐵塊,頗為心疼,但沒想到今年真的能夠把大部分構建組裝起來,真是太神奇了,佈滿傷疤的雪隧導坑TBM,似乎有了更多滄桑、歷史感與人性,期待今年9月的竣工,館方未來會一起合作,規畫環境教育課程,讓更多人在通過雪隧,享受便利交通的同時,了解工程背後的艱辛,感念工程人員付出。